“反分裂,迎奥运”合肥示威行动发起人原定于今天组织更大规模的游行,但由于天气原因、警力的加强以及校方的介入并没有得到比昨天更热烈的响应,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生冒雨参加游行。

随着学生示威游行的爆发,高涨的民族情绪从网上外泄到合肥人的现实生活中,又开始蔓延到方方面面的细节上。就连巴士的拉手也一反常态,本来应该发布商业广告的位置出现了其它内容。

“家乐福的承诺是真的吗?一瓶白酒差价达12元”家乐福曾承诺为省城人民提供全城最低的零售价,但是拉手广告援引一家媒体的报道,列出大量家乐福与其它大型超市的差价以证明家乐福的商品并不便宜,其中某品牌一瓶白酒的售价竟比同类超市贵出12元。其它的拉手上也有“可供选择的其它知名超市”“保护圣火,迎接奥运”等信息,配合学生运动,矛头直指家乐福。

虽然合肥学生针对家乐福等外资企业的示威尚未完全平息,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家乐福恒丰店已开始恢复正常营业,并打出“派送3000万”的促销广告来应对连日来游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比起学生集会的大本营——家乐福三里庵店要幸运得多,恒丰店并没有受到学生的围堵和冲击。这可能因为瑶海区境内几乎没有高校,而且恒丰店开业时间不长,不为民众所熟知。

合肥是个有着民运传统的城市,2003年合肥工业大学学生组织爆发的“一七事件”是继89年天安门民运以来大陆地区最大规模的游行事件。而近日在全国一系列家乐福抵制活动中合肥地区的运动规模甚至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据典代分析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合肥的高校数目和城市规模比例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无论是历史上的“五四运动”,还是中共执政后的“六四学潮”,青年学生总是在运动中起着先锋队的作用,因为他们一方面有着“青年”的冲动,另一方面有着“学生”的团结性,所以容易导致感性化的群体活动。合肥是一座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城市,从她给自己的“科教之城”的定位中不难看出教育所占的分量,而比起庞大的高校学生数量,城市管理者相对其它城市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观上的意愿和客观上的经验。

第二,城市性格决定。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合肥的性格比起其它同等或更大规模城市更加包容而体现平民化。中国当代的很多大城市可分为传统型和开放型:前者早在封建时代就已经是中国比较重要的城市(如北京,南京,西安,杭州等),也因此经历过更多的“事件”,平民更愿明哲保身;后者是近代或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她们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务实而精明的,通常对“事件”不感兴趣,更关注如何提高物质方面的生活水平。而两者有个共同点,官方为了尽快平息事件,往往更愿采用强硬手段进行压制。合肥不属于两者任何一方,在历史上庐州即使在省内也算不上一个重要城市,而身处中部的环境也没有培养出经济方面的神话。在游行过程中,很多市民敢于将自己的支持立场表露出来,而合肥官方组织(包括警方和各高校决策层)对于学生的保护和引导大于管制和打压,只有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后,才开始加强管理,以防事件向非理性方向发展。

第三,阶层分化不明显
比起其它省会城市,合肥的贫富分化并不是十分突出,所以阶层分化也不明显,意识形态上的归属往往单纯地靠民族感情联系在一起,使得全民意志比较统一,并没出现其它城市“抵制”和“反抵制”对垒的架势。学生,市民和官方三方能较为融洽得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对突发事件也更容易显示出更大的包容性。

附:合肥一七事件(来源:维基百科)

2003年1月7日合肥学生游行事件简称一七事件,于2003年1月7日发生在合肥市,主要由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发起的游行事件。是1989年6月4日以来中国大陆最大规模的学生游行事件。引起中央高层重视,并妥善解决。

事件起因
2003年1月6日晚19时30分左右,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与宣城路交叉口,合肥工业大学南区北大门口,发生一起严重车祸。造成合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英语国贸专业两名女学生被撞身亡,另一名女同学严重受伤。 2003年1月7日下午,在安徽省《新安晚报》刊发了一篇有争议的报导,认为死难者的不幸是由于闯红灯造成的,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

事件过程学运现场实录
1月7日(下同)
12点左右合肥工业大学学生开始聚集在学校门口,中断了屯溪路与宣城路交通,要求来往汽车一概绕行。要求摩托车与其它车辆下车推行。
13点30分合肥工业大学学生打出「还我同学,严惩凶手」的标语。
14点约10000名合肥工业大学学生汇集在合肥市最重要的干道长江中路上。
14点02分进入省政府大院。
14点05分在随行老师与学生干部的劝阻下,学生们退出省政府大院。
14点06分所有学生在省政府外静坐,严重堵塞了长江中路。
14点10分安徽省教育厅厅长陈贤忠要求与学生代表对话。
14点13分大部分学生认为陈贤忠级别不够,要求换人。
14点14分陈贤忠退回省政府。学生打出标语「逝者何罪,生者何辜」。
14点16分陈贤忠再次要求与学生对话,提出将汇合合肥工业大学领导、合肥市政府领导一起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未获得学生响应。
14点17分学生打出标语「大学之门,安全何在?!」
14点20分合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朱新民喊话呼吁学生保持理智,同样未获得学生响应。此后,合肥工业大学领导再未出现。
14点28分又一批学生汇集到省政府,打出标语「还死者公道」。
14点30分第三批学生加入。打出标语「年仅二十二」、「何为『三个代表』」,此时学生总数达到近20000人。
14点33分部分学生开始投掷杂物。
14点40分学生重新冲进省政府大院。
14点44分据传省政府内部已经开始调集武警。
14点55分在教师和学生干部劝阻下,学生重新退出。
15点左右一位张姓副省长出面与学生对话,由于记者正在学生中采访,未能记住其讲话内容。
15点50分学生重新聚集在省政府门口,并没有作出进一步打算与安排。
15点55分学生中断了长江路与另一条合肥市主干道美菱大道的交通,合肥市交通陷入半瘫痪。
16点06分一批学生到达四牌楼,打出标语「呼唤安全,为所有含辛茹苦的父母,为所有努力刻苦的学子」。
16点10分大部分学生到达中共安徽省委。
16点26分学生们进入省委大院。
16点33分部分学生进入省委办公楼。
16点34分安徽省教育厅长陈贤忠再次与学生对话,提出四条:一、已经抓住三名肇事者。二、明天(1月8日)将召开现场办公会。三、将督促交警加强管理。四、要求学生返校。学生们对这四条处理意见不以为然。
16点47分学生们退出省委。
17点02分大部分学生汇集在四牌楼。
17点20分部分学生出现打砸行为。
18点左右学生游行至《新安晚报》社。喊出「《新安晚报》,胡说八道」的口号,要求《新安晚报》公开道歉。
16点13分《新安晚报》总编与学生对话,提出四条: (在报导确实失实的前提下)

在一版醒目位置上公开道歉。
更正报导。
处理造成失实报导的记者。
在15日前呼吁保障交通安全。
此时学生内部明显分为两派,强硬方认为,必须要用《新安晚报》头版整版篇幅道歉,否则将冲击《新安晚报》社。另一方则呼吁大家需要冷静与理智。强硬方学生开始打砸《新安晚报》社,并试图袭击报社总编。在保安的拼命阻拦下,总编退回报社办公大楼。此时局面完全失控。强硬方学生开始砸毁报社设施,其间出现纵火行为。在教师与学生会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所有学生于18点16分退出.

事件结果2003年1月8日,合肥工业大学戒严,严禁任何人出入。
2003年7至9月间,合肥工业大学北门(即正门)外行人过街天桥终于完工,但学生普遍反映桥址离校门过远,因此走行人天桥过马路者寥寥。不久,北校门外被合肥市以保障安全为由建起隔离护栏,行人只能走过街天桥过马路,且车辆无法再取道北门进入工大。北门(正门)形同虚设。
2003年12月,合肥工业大学换新校长。
2005年,网路爆出消息,合肥将修建一条东西向横穿工大的公路,将工大一分为二,并将填平三国古迹斛兵塘的大部。 (后取消计划)

事件处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月7日晚作出重要批示:

严惩肇事者;
做好高校门口交通安全工作;
各高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新安晚报》社做出如下答覆:

明天头版对于不实报导做出公开道歉;
更正1月7日的不实报导;
根据有关新闻纪律,处理造成不实报导的记者;
向社会各界呼吁「关注合肥工业大学门前的交通安全问题」。
安徽省、合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出批示:

肇事司机张敏已被抓获,将根据有关法律予以严惩;
为了维护合肥工业大学门前的交通秩序,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及规划设计部门将于明天与合肥工业大学校方及设计院共同研究尽快拿出方案;
在目前的情况下,首先进一步充实交警力量,加强对合肥工业大学门前的交通管理;
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请同学们返回学校,如有其它意见应派代表通过正常渠道反映。

0 评论:

本人正在准备考研,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上网了,敬请期待

典代采用创作共用版权协议:转载须遵循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原则